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烹文化影视盛宴 助隧道品牌飘香》

时间:2023-05-17

近年来,中铁隧道局集团在文化建设方面与时俱进,突出创新,积极融入新媒体时代。集团独立编导制作了反映企业重大历史变革事件的纪录片《掌声不“洛” 隧“粤”不止》等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摒弃往日较为古板陈述的制作方式,以清新温暖的格调被员工形容为如参加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既喝到了在财务共享中心揭牌仪式上的“暖心鸡汤”《共享中心 从心共享》,又有《前进》《中隧四十 不忘来路》《信》《初心》《使命》《梦想之上 波涛之下》《听见》《隧月中的第一次》《大盾构 不至于大》《我希望》等企业宣传短视频的“满汉全席”,既通过《执着与值得》感受到了中隧人的伟大,又通过《等你归来看朝阳》感受到了中隧人的温暖。一道道“菜品”博得了股份公司、兄弟单位与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网络传播点击率持续走高,做到了既让企业员工的“文化食粮”吃得饱更吃得好,又让企业的“文化菜品”香飘万里、独具风味,为“中国中铁隧道”品牌在新媒体时代的塑造传播,率先奏响了企业文化最强音。

那么,当今时代,作为新媒体的影视传媒产品与中铁隧道局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在哪里?而我们又是如何做出的这一道道美味的“文化菜品”?本文做简要析论。

一、影视传媒产品与中铁隧道局集团企业文化结合点

1.厚重的历史需要有丰富的影视语言来讲述。中铁隧道局集团在37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举建成了全长14.295千米,居世界双线铁路隧道第十位的衡广铁路复线大瑶山隧道;首创“浅埋暗挖法”技术用于北京地铁施工,并被评为国家一级施工工法;首次引进直径8.8米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建成全长18.46千米的秦岭隧道,标志着中国铁路隧道施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国家863盾构机研发中,成功制造中国中铁品牌的复合式盾构机。而且还涌现出了5名全国劳动模范、多名各类国家级先进模范人物、省部级劳动模范等一大批载誉国家隧道建设史册的英雄人物。四十年厚重的历史需要全集团员工通过对企业发展历史的学习和把握,树立并强化广大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铭记光辉历史,为企业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而影视语言的首要责任就是历史的记载与记录,数看世界以及中国电影发展史,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一提起“文革”,大家就想起《沙家浜》,比如一提起80年代,大家就想起《庐山恋》,一提起90年代,就想起《泰坦尼克号》,影视语言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载,更是特定时期事件的艺术升华,因此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中铁隧道局,有丰富的影视语言来讲述,会让集团的历史熠熠生辉。这也是影视语言和企业历史的结合点。

2.经典的文化需要有走心的影视语言来呈现。中铁隧道局集团以2001年企业改制为契机,把企业文化纳入现代企业建设步伐,三年构建起三大识别系统,确立了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理念,明确了企业使命,提出了市场观、竞争观等17项单项理念,构成了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2005年起开展了“隧文化”落地实施。2022年,中铁隧道局开展了企业文化更新提升工作,紧跟新时代,提炼形成了“忠诚担当”企业文化理念系统。期间打造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广深港狮子洋隧道、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武汉长江隧道、青藏铁路关角隧道、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汕头海湾隧道、新成昆铁路小相岭隧道等一大批具有行业特色和企业特点的形象产品。中铁隧道局集团有着如此优秀经典的文化,需要通过传承企业三十多年来发展积累和沉淀的精神财富,教育广大员工恪守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内心的爱企情操,凝聚人心,坚定信心,为企业不断积聚精神正能量,推进企业在新常态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发展。而影视语言与企业文化的传承契合点就在于,企业文化是一项“走心”工程,而影视语言同样如此,而影视画面的绚丽多彩性,又可以让企业文化“走心”走的“魅力多娇”。“走心”的起始过程是从“走眼”开始,是先看再感,我们所熟知的“触景生情”、“身临其境”就是指这个意思。中铁隧道局的企业文化被称为“隧”文化,文化的特色性决定了我们影视语言、影视画面大有发挥的舞台,讲好企业文化故事的方式也很多种,而用影视语言讲好企业文化故事无疑可以让人更加直观而又印象久远。这也是影视语言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

3.光荣的传统需要有内涵的影视产品来传递。中铁隧道局集团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勤劳、勇敢和智慧培育了灿烂的企业文明之果,形成了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诚信为本、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我们所提炼的“大瑶山精神”、“关角精神”、“中天山精神”“卡姆奇克精神”“新成昆精神”屡屡被企业员工奉为敬业之道、从业之德。有着这样光荣的品德传统,中铁隧道局集团需要通过对企业光荣传统的弘扬,激励当前正在岗位中为企业奋斗的广大员工能够集中展示时代风采,体现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但争做企业的精英、员工的楷模,更要逐渐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民族的坚强脊梁。品德传统的传递方式有很多种,从早先的张贴海报、平面纸媒、手册书籍等等到发展到今天,我们有了更先进的设备,有了更杰出的编创人员,将传递品德传统的方式搬至荧屏也迫在眉睫,比如说我们国人对历史传统的沿袭视为经典的《四书五经》,从之前的书生抱着书籍诵读,一代代传承下来,到现在我们可以将之演绎为影视语言搬迁之荧屏,不但让我们的品德传统的传递方式更加多元化,也从被动的灌输式的简单诵读,到现在主动的更易接受,更加考虑受众针对性的影视传播,不仅仅是方式的进步,科技手段的进步,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新媒体传播“老传统”,新方式演绎“老传统”,是影视语言的“传统传递”的结合点。

二、如何烹饪出优秀的影视文化盛宴

1.逛市场、选鲜料、去槽粕,做到餐前准备胸有成竹。

像“中国奶奶”一样逛市场。我们将清晨从城东跑到城西菜市场买菜的奶奶们亲切称呼为“中国奶奶”,他们之所以可以乐此不疲,在于他们懂市场行情,了解到城西菜市场的茄子比城东要优惠并且还是早上现摘的。制作影视作品也是如此,我们不但睁开眼睛去看,更多地像“中国奶奶”一样细心去“逛”去调研市场,我们梳理出数据,全国网民已由1999年的700万涨到了如今的 10.51亿,这让我们判断网络化的新媒体已成为当今文化产品市场的主流,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媒体特点决定了之前我们一成不变的古板陈述专题片已经滞后于文化市场的发展。我们将提高认识,了解市场,做与时俱进的影视作品是作为我们做好一部影视作品的前提。

像“美国大爷”一样选鲜料。我们将麦当劳LOGO上的美国老人调侃地称呼为“美国大爷”,同时我们也在很多方面像这个已有30000余家门店的餐饮大亨学习。比如说餐食的选料,2017年上半年,麦当劳将制作汉堡的冷冻牛肉,换成新鲜牛肉饼,赢得顾客一致称赞,产品供不应求。影视作品的选材也同样如此,我们观察到网络光速传播的超信息化时代,一个好的故事题材出现,不同的影视公司就会蜂拥而至,直到市场大批量出现同样风格的影视作品,这样一片“新鲜牛肉”就逐渐变成了家家都可存放的“冷冻牛肉”。故事讲多了,自然就会缺乏观众,因此,我们将“新鲜”作为我们影视作品选取的题材原则,选取新鲜有趣的故事去讲述,选取有代表性的故事去加工,即使未有新的故事,那么我们通过新的表现手法与方式去加工来再次确保我们“食材”的“新鲜性”。

像“德国大叔”一样去槽粕。细心认真近乎于呆板的“德国大叔”创造了宝马、大众、施耐德等全世界近七成的名牌企业,细心到苛刻是成功的关键。一部影响作品的筹备期同样需要有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心态,在初步筛选的纷杂冗多的题材中,细心地取精品,去槽粕就是所有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我们坚持“不一定选择最好但一定是最合适的”题材进行制作,制作团队针对这个题材的故事脉络、逻辑线的拼接、参演人员的形象、项目部的地形地貌、机械设备的新旧程度、选景甚至是拍摄期天气因素等都进行无一巨细的考虑,直到一份兼具操作性和对整个团队具有的指导性的《拍摄计划书》出炉,比如在拍摄《等你回来看朝阳》这部只有4分钟的安全文化宣传片时,我们只是拍摄计划就用了一周进行分解、筹备,这也保证了我们在后期的拍摄剪辑时未雨绸缪。

2.主厨盯、帮厨精、熬火候,做到呈上菜品精益求精。

一道好菜品,主厨要做到时刻紧盯。主厨是一道菜品的掌握者。那么对于一部影视作品,导演就是这部作品的主厨。中铁隧道局企业文化部近年来一直注重培养自己专业的影视编导人员,这是我们创作优秀作品的人才基础。由提出创意的编导,组建符合自己理念的创作团队进行作品制作。我们的编导对我集团企业实际以及建筑行业的概况、术语、背景等已然熟悉,所以可以将专业表现手法与展现企业内容的影视作品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我们坚持一部作品从前期的策划到中间的拍摄到后期的制作,由主创的编导全程紧盯不换人,避免了作品的策划前期与后期人员杂乱更换导致的作品水平与理念产生偏差,确保作品在呈现之前始终运行在同一轨道。

一道好菜品,帮厨要做到耳聪目明。导演是主厨,把好方向,全程紧盯,那么我们把这个团队的其余人员统称为配合导演的“帮厨”。我们的主创导演在挑选自己团队时,选择具有专业能力并能尽快理解导演意图的人员以及社会力量进入。因为工程单位的性质,随机性的迎检、活动、仪式较多,我们要求制作团队分工明晰,导演更多是考虑作品内容的细节与展现方式,配合的团队人员就要做到耳聪目明,明确自身的职责。比如我们在拍《前进》(故事篇)时,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我们除去拍摄人员与演员,还有针对性地加入了“执行导演、制片主任”两名团队成员,专门负责该片的场景搭设与吃喝住行等事务性工作,其余成员各司其职,这样在团队的通力配合下,该片仅用七天就完成了转场2000余公里的拍摄任务。

一道好菜品,火候要做到炉火纯青。一道菜品的烹制,火候很关键。一部影视作品同样如此,我们把前期的策划与拍摄作为我们为这部作品开始进行后期“熬火候”的准备工作。当拍摄工作完成后,我们要求团队人员首先进行“头脑风暴”对剪辑的思路进行团队研讨,由参与策划与摄制的团队所有人员参与研讨,再次对剪辑思路进行确认和梳理,拿出最优方案,然后由剪辑人员进行时间线与逻辑线的粗剪,之后再由主创导演与后期剪辑进行细节的调整,这道流程我们就叫做“熬火候”。比如我们在做《共享中心 从心共享》这部作品时,制作周期只有十天,拍摄完成后,只剩下四天时间,为了呈现出作品最好的状态,在后期剪辑时,编导和后期始终保持在一个工作房间内,后期有疑问可以随时和编导沟通,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就是为了让作品的“火候”尽快“熬”到炉火纯青的标准。

3.有针对、巧点缀、重品味,做到餐后余香回味无穷。

针对不同的场合做不同的口味。工程单位的性质,让我们要面对不同的场合,有业主的观摩、地方政府的检查,有“道德讲堂”,有“工作会”等。这些场合都需要优秀精彩的影视作品,对食者来说不同的场合期待品尝不同的餐食,同样,不同的场合,观众不同,所期待的影视作品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在做每一部作品的前期策划阶段,都会主动去和活动的组织方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此次观众的构成,包括层级、行业甚至观众的年龄阶段,都会考虑在内,比如我们抓住现阶段70、80后的员工居于大多数,但同时又要尽可能照顾到60后的阶层,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做了《前进》《600秒了解中铁隧道局》《中隧梦的X度》等多个版本企业宣传片,针对不同受众,反响良好。

在观众“用餐”时做好巧妙点缀。影视作品本身就是视听语言,配乐与旁白的处理就好比菜品的巧妙点缀,色香味俱佳才是一道优秀菜品的标准。对于影视作品同样如此,拍摄的画面与角度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留意到视听语言中听也占据了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很大因素。我们发现之前很多的企业宣传片的拍摄往往只关注了传达的视觉语言,却没有在旁白与配乐方面做足文章,浪费了好的画面,也并不能去打动观众,因此我们在主菜的点缀环节也下足功夫。比如,我们在《共享中心 从心共享》的其中一段配乐时,就用八音盒版本的《卡门》和钢琴版的《卡门》配乐研究很久,最终选择了更利于结尾处给观众带来画面感的钢琴版,正式播映时,反响很好。

以足够的品味让食者口齿留香。一道经典的菜品不仅让食者用餐当时的感受美好,同样会让用食者食后口齿留香。影视作品同样如此,我们努力做到以足够的品味,通过视听语言,让观众看到的不只是片刻的愉悦,更多的是对作品带来的思考,更多的让观众愿意将作品传播出去,更多的送达受众。落脚到我们工程单位,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我们的作品不只是有人看,更有人拷贝,朋友圈转发、推送,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产品价值最大化。比如我们反映中铁隧道重大历史变革事件的纪录片《掌声不“洛” 隧“粤”不止》,在网络点击率达到了2万余次,《执着与值得》被中国中铁官微转发展播,点击率突破18万+的好成绩,突破了中国中铁官微点击率新纪录;《隧月中的第一次》被国资委官微转发展播,创造了国资委点击率新纪录。一时间微信朋友圈“刷屏”不止,这不仅对内凝聚了人心,更多的让社会关注、了解了“中铁隧道”这样一个企业,“中铁隧道人”这样一个群体,用中国工匠的“品味”传播受众,影响大众。

中铁隧道局是一个具有四十四年历史底蕴的厚重企业,而厚重的底蕴衍生出的厚重“隧文化”也让中铁隧道人这样一个群体分外的有情有义、有担当、有自信。中国中铁隧道的品牌与中铁隧道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适逢灿烂缤纷的新媒体时代,也必将激励我们宣传文化工作者拿起身边的笔、手机、相机、摄像机去记录、讲述这个中国品牌、中国工匠的更多动人故事,做出更多精美的“菜品”回报企业,春风化雨,文以化人。